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这7门铁炮已在2015年全部修复完毕,目前正放在仓库保管,待省博二期开放时,就可以和大家见面了!”省博物馆藏品保管部副研究员包春磊说道。
包春磊提到的这7门铁炮是在1995年至1998年间,先后在文昌清澜港、海口新港码头等地进行工程施工时被打捞出水的,2008年前后被陆续送来省博物馆。
随着海南省博物馆正式建馆、藏品保管部的技术人员陆续到位,2013年,省博物馆藏品保管部的团队展开了对这7门铁炮的修复工作。
诊断
严密分析定“治疗”方案
作为可移动文物,铁炮算得上是大块头了。据工作人员介绍,这7门铁炮中最重的一枚达2吨,长约3米。出水时早已锈迹斑斑的铁炮看上去没有小家碧玉的瓷器来得精美,修复时也无需像修补瓷器一样,在灯下聚精会神地用毛笔刷,但其修复步骤也要遵照严格的流程,丝毫不得马虎。更何况这其中的一门铁炮,在接近后座部位刻着“嘉庆十四年”等字样的铭文及花纹图案,这些都需要在修复完成后呈现出来。
为了让修复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省博物馆的团队特意邀请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李国清老师来琼协助设计保护方案。
修复工作就跟医生看病一样,“诊断”是重要的第一步。由于这批铁炮出水时间较长,加之高湿高盐的环境,多数已经腐蚀严重,表面普遍都有结合紧密的黏土层和颗粒粗大的锈体,一些锈蚀块轻轻一碰就会掉,各种锈蚀成分相互掺杂。
“我们需要用X射线荧光仪(XRF)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这些表面物质成分及炮身进行严密分析,看看是否含有害成分以及造成病害的原因,进而制定修复方案。”包春磊介绍道。
治疗
换水加药耗时1年半
当铁炮被“确诊”后,修复团队就要根据方案,带着锤头、角磨机还有各种化学材料开始“治疗”了。
“我们先用锤头敲掉炮身上的锈块,然后再打磨,用清水清洗。”修复团队里的符燕告诉记者,炎热的夏季里,修复人员们大汗淋漓地为这7门铁炮敲了两周的锈块。
他们根据7门铁炮的尺寸订制了7个PP槽,在槽内注满碱液,开始脱盐。几乎所有的海洋出水文物都要经历脱盐这一步,但与小件文物不同的是,由于铁炮的体积大且质地为铁,所以有着漫长的脱盐期。据介绍,这7门铁炮的脱盐过程耗时1年半。
虽说炮身一直是在水中浸着,但这1年半里修复人员们并未闲着。“我们会定期换水、加药,并随时监测水中的氯离子浓度,根据浓度调整换水加药的频率,从最初的一周一次到后来的一个月一次。”符燕介绍道。
护理
加固封护留驻历史之貌
在漫长的脱盐过程结束后,“治疗”阶段就算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对这精心修复过的文物的保护,让它在以后的日子中以自己独有的历史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铁炮上有不同程度的断裂残缺。根据残缺的不同程度以及‘伤口’,我们会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修补。例如对器物上的裂缝,我们会采用原器物上无害锈粉末加入化学溶液进行调配,用于滴渗修补加固。”修复团队里的李剑讲道。
在进行修补加固后,工作人员们还需要对其进行缓蚀处理,将调制好的缓蚀液涂在铁炮表面,减缓金属离子在空气下的腐蚀速度。缓蚀液需刷涂多遍,直至达到缓蚀效果。
最后,他们会为铁炮表面喷涂氟碳涂料作为“保护层”,有了保护层的铁炮就可以放在室外,耐得住雨水和日光的考验了。
文物修复工作中要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工作人员们的“妙手回春”,颇有光泽的铁炮可谓焕然一新,但这也少了那份历史的味道。所以,团队还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做旧,让其“穿越”回那个铁马铮铮的战火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