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福建宁德现抗战时期地道遗址

来源:海南文化网 发布日期:2016-10-28 13:11:34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蕉城区八都镇镇区发现两处抗战时期的地道遗址,其中一处地道目前尚未清理。



  这两处地道遗址,一处位于八都镇粮站,该地道宽1.5米、高2米,总长40米,成T字型,有三个出口;另一处地道遗址位于八都镇八都村后门山,目前该地道尚未清理。

  村民吴泽凑介绍,听老一辈人说该地道是抗战时期为了躲避日机轰炸,保护粮食不被掠夺而开凿出来的一个集防御和储备为一体的地道。

  宁德市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包括蕉城区在内的多个县(市、区),是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是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新四军3支队6团的发源地,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此领导闽东革命活动。

  也因此,宁德市留下了不少抗战遗址。就在今年8月,蕉城区霍童镇桃花溪村、里后山村一带山头发现绵延近3公里的抗战时期壕沟。

  已开辟整理出的战壕遗址,最深处约2.5米、宽约0.5至0.8米,根据山体走势依山挖掘,其中处于道路交叉位置的战壕,每隔1米左右可见深约1.6米、直径约0.5米的圆形散兵坑,并且多处设有伏击点,轮廓依然清晰。

  据介绍,1934年闽东独立师师部在桃花溪成立,1935年为后方保障组织军民开挖战壕。1937年正处国共合作时期,三都等地已被日军占领,当年这里地处交通要塞,前往洋中、九都、霍童等乡镇都需经过此处。为了防止日军继续进攻,便在此挖掘防御性战壕,当地的村民都自发地参与挖战壕,历时2年左右,为国共合作抗日作出贡献。

  蕉城区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多次前往战壕遗址实地勘察,根据党史研究室收集的相关材料,结合实地勘察战壕遗址的情况,初步认为此处战壕遗址是抗战时期修筑的抗日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