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双创

双创

海口大同里社区80条背街小巷换新颜

来源:海南文化网 发布日期:2016-08-12 09:14:52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8月10日,海口市龙华区大同街道大同里社区迎来一件大喜事——社区内的80条背街小巷均改造升级完毕并交付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辖区6000居民群众出行。

如今,位于大同里原布艺街处的铁皮屋违建已经拆除,各条背街小巷铺设了火山岩石板路面、粉刷了街边墙面、安装了休闲设施、新建了花坛和座椅、新装了路灯、新建了排水管,大同里这个老社区实现了新生。

龙华区大同里社区位于海口市大同路和海秀路、万国西路交叉区域,面积约0.2平方公里,是海口知名的老城区之一,于1974年正式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目前,生活在大同里社区的单位、商户和居民有近2000户、6000多人,人口高度密集。尽管历史上也曾多次不同程度的修缮,但因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大同里社区内的80条背街小巷十分陈旧,路面坑洼不平,路灯时好时坏,特别是一到雨天,社区内就到处积水容易导致居民摔跤,给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同时,下雨后的积水问题容易孳生蚊虫,也不符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简称“双创”工作)的要求,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早日盼着能改善居住环境。

“双创”工作启动以后,包点单位海口市规划局和龙华区委、区政府多次现场办公,结合大同里社区背街小巷陈旧落后的现状一致决定,对大同里社区内的所有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改善社区背街小巷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


说干就干,本着利民、惠民的宗旨,在经过充分摸底调查和向社区居民广泛征求意见后,海口市规划局和龙华区委、区政府开始了前期工作,邀请规划设局部门进行了改造设计规划,并于去年12月前后,分批分期开始启动大同里社区背街小巷改造工作。改造过程中,为了不影响社区居民日常出行,市规划局和龙华区政府决定采取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先改造影响范围最小的背街小巷,分批分期逐步建设,并尽快竣工一条,立即验收交付一条,及早还路于民,确保不影响社区居民出行。

今年春节前,大同里社区首批10条背街小巷改造完工,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认可;第二批65条于5月全部交付使用;随着最后一条背街小巷——原布艺街8月10日改造完毕,大同里社区80条背街小巷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说到大同里社区,就不得不提到知名的大同里布艺街,这条布艺街原位于大同里社区5号小街,上世纪90年代,30多户裁衣艺人利用街边临时铺面,经营裁衣制衣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在全岛小有名气的布艺一条街,海南各市县客人经常慕名而来。“双创”工作启动后,布艺街破旧的临时铁皮屋显然不符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要求。改造布艺街,首先得搬迁布艺街临时铺面,经龙华区、街道办、居委会、包点单位和布艺商户五方反复协商,达成共识,把布艺街搬迁到同一社区的万国大都会五楼,一部分老裁缝安置到布艺街对面的西湖商业广场,既有利于利用大商场的环境提升布艺街的品牌,传承传统手艺,做大做强海口布艺产业,也有利于大同里社区小街小巷改造,提升社区环境面貌。为了妥善安置好原大同里布艺街的37户老裁缝铺,布艺街的改造为列为最后一条背街小巷。

改造过程中,为解决资金问题,海口市规划局不但从本单位的办公经费中节约出了40万元,并多次发动和协调30多家爱心企业捐建改造老旧的小街小巷,前后数次捐款达560万元,共计600万元。改造期间,也得到了居民的热心帮助和支持,居民们经常性自发参加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帮助及时清运建筑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整洁等等。

现在,大同里社区原先坑洼不平、一下雨就积水不退、蚊幼孳生的80条大小巷道,历经9个月终于改造完成,并交付使用。一条条平坦整洁的巷道,生动有趣的墙画,整齐划一的街边椅凳,不仅方便群众出行,也提升了城市形象,让居民群众切实在“双创”中获得实惠。

据悉,下一步海口市规划局、龙华区政府、大同街道办、大同里居委会和爱心企业等,还将共同把大同里社区小街小巷打造成“双创”样板工程,共建文明整洁社区。未来,还将在大同里社区背街小巷改造基础上,在原布艺街巷口约100米的背街小巷长廊打造火山文化、布艺文化街区,让布艺文化永远留在大同里,成为大同里社区的“名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