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根源。黎族这种饮食习惯,是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一种需求,其后逐渐演变成习惯,保留至今。
黎族过去从事“刀耕火种”的生产活动,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黎族先民在获取生活资料方面的局限性。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生活资料,黎族先民充分利用居于山区的便利条件,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据调查,在海南岛解放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聚居于五指山区的黎族还不兴种植蔬菜,仅在山栏园里播季节性的短豆角、丝瓜、扁豆及耐旱性、粗放性情蔬菜。平时靠采摘野菜、抓田鼠、捡田螺、捉小鱼等来佐食。
古代社会阶段,海南岛被认为是不毛之地,是历史贬官谪士的场所,同时也是瘴疠滋生的地方。史书上对海南瘅气记载颇多,如《琼中府志·地志》气候篇曰:“……黎峒中有瘴气,……阴湿之气常盛。……一日之内气候屡变,昼则多燠,夜则多寒,天晴则燠,阴雨则寒,此寒热瘴疠所由也。”唐朝贬相李炎有一诗曰:“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这些记载与描述生动地道出当时海南岛那种人烟稀少、气候环境恶劣的境界。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为了生存,人们必然要想尽方法来保护自己免受瘴气病毒所害。
当时黎族先民对付疾病的方法较少,治病手段是巫术与药草相结合。采用巫术治病符合人们崇拜自然界神灵的心理需求,属于心理疗法,再配上药草,往往见效很快。古代海南岛的生活环境这样恶劣,人们的生命时刻受严寒、疾病的威胁,如何保护自身免遭病患,是当时人们面临的问题。在医疗技术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只好依赖自身条件和药草的功能来抵抗恶劣气候与疾病的侵袭。从饮食入手,利用饮食来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因此,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药食兼优的野蔬便被用来提高抗瘴的体能和抗病能力。野蔬之所以能受到重视,乃是因为人们从日积月累的生产生活经验中得出它有防病治病之功效,对人类的机体有保护作用。可见,在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饮食往往表现出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