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王桐乡,原名王佐,今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透滩村人,因他家乡盛产刺桐,故名王桐乡。是明代的著名诗人。他与明代文臣丘浚、“海青天”海瑞和清代海南唯一的探花张岳崧合称为海南“四绝”(即“四才子”)。因他以诗闻名,志书称他“博学多识,精思力践,见道精审,故其诗和平温厚,文气光明正大,当比唐宋诸大家。”一九六四年,现代大文豪、诗人郭沫若来琼,谈到王桐乡的诗时,称其为爱国诗人。韩林元在编印《王桐乡诗三百篇》中称其为明代著名大诗人。由于他傲岸不群,两次入京不第,屈居地方一隅,任高州同知,因而郁郁不得志,辞官归里,廉操自守,以诗明志。他因处境尴尬、贫困潦倒,但爱国之志,坚若磐石,至死不变,胸中无时无刻不在燃烧着以诗抒发爱国的情怀。《鸡肋集》是他的代表作。收集了他的诗三百零二首。其中的《崖州裴氏盛德堂》写道:
晋国亡来六百年,云仍今见海南边。
风流尚是元和脚,主客谁同南渡贤。
落落未崖余楝宇,盈盈绿野旧风烟。
我怀三性伤千古,欲向杭州问老天。
很明显,诗人的意图是想通过写晋代崖州裴氏后代的高尚情操,赞颂裴氏爱护宋代忠臣胡铨、赵鼎和裴氏后裔有真挚的友情,从而,指斥奸佞、卖国贼秦桧谋害忠良的罪行。含沙射影地对明英宗昏庸无能的斥责,体现他关心人才的高贵情怀。
王桐乡高风亮节,为官勤勤恳恳,为老百姓办好事,既不趋炎附势,亦不阿谀求荣,为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对那些贪官酷吏,以诗斥之:
闻道公鸡半夜鸣,九重颁诏欲宽征。
年来正苦征科急,安得金鸡叫一声。
这是诗人义正辞严地以诗来控诉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横征暴敛。由于征科过急,逼得老百姓叫苦不迭。他说:“你那个深居宫帏的皇上,知不知这情这景?有幸的是,故里金鸡鸣叫一声,以缓黎民百姓倒悬之苦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啊!诗人的思想倾向,不是不说自明的了?
关于王桐乡,还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
据说,他年轻时,因民女蔡牡丹被胡道台害死,桐乡知情,打抱不平,要为之伸冤,便上京告御状。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琼州道古胡玉清,贪污腐化,不理民事,反而专事寻欢作乐、调戏民女。民女蔡牡丹,肤色如玉、美妍迷人。有一天,蔡牡丹外出归来,被胡玉清看中,令兵丁将蔡牡丹抓去。牡丹是位不平凡的姑娘,性格倔强,宁死不屈。胡玉清草菅人命,把蔡牡丹毒打身亡。
这时,王桐乡还是一位正在府城读书的学生。他决意要为蔡牡丹伸冤。为揭露胡玉清胡作非为的滔天罪行,毅然渡海赴省告状。然而,胡玉清是当朝内阁大臣胡老先生的亲人。因此,有人看状告上的是胡玉清,不敢把状子收下,反而把王桐乡从府衙中撵出去。桐乡另生一计,他立即赴京找丘老师。丘浚同情他的举,稍加思索,计上心来。他带着王桐乡到各王公大臣家作客,让门生的才华在那些人中间得到发挥,从而提高桐乡的社会地位,通过王公大臣代递状纸。可是,谁都慑于胡太师和西宫娘娘的淫威,不敢帮忙。丘峻就带着门生到胡老先生家里作客,好让王桐乡的才华在胡公面前得到认可。胡公当然不以而然,便以他墙上一幅画中站在池塘边的丹凤鹤为题叫桐乡为诗。王桐乡仔细了解了一下这幅画,便随口吟诵道:“头戴红冠穿白衣,徘徊岸上立窥鱼。”胡老先生听后,心中觉得这小子确实有两下子,便想法为难他。故意将砚中的墨汁泼到墙上,让整幅来函弄得糊里糊涂。桐乡并不因此产生窘意,沉着,步履稳健地吟道:“只因贪吃归晚,误入文宫洗笔池。”胡老头赞不绝口。
桐乡的诗才终于为胡老先生认可了。他善诗也随着在京城里传播开来,一直传到了皇宫。皇帝向丘俊说:“听说你有一位学生王桐乡,很会吟诗是真的吗?”丘浚趁机把王桐乡的诗赞美了一番。皇帝决心当面试一下。皇帝真的召见了王桐乡,叫太监拿来一个鸡蛋,以蛋为题。王桐乡随口成诗:“天地玄黄在此包,未生骨肉未生毛。”皇帝听后,便示意太监把鸡蛋抛到地下,企图用这种突如其来的办法,打断王桐乡的路。王桐乡从容不迫地继续:“把你抛地归阴去,免得成形过利刀。”皇帝听后,甚为赞赏。王桐乡把握这个难得的时机,诉说琼州人民遭受官府迫害的惨状。乘机状告了道台胡玉清,使胡玉清的滔天罪行大白于皇帝面前。
皇帝一听,马上向丘浚做进一步的了解:“真有这事吗?”丘浚如实地回答说:“不假,确有此事。”皇帝便朱笔批了王桐乡的告状。御笔传旨处斩胡玉清,并要王桐乡亲带圣旨回琼州立即执行。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胡太师和西宫娘娘听到他的亲属被告,已御旨判处死刑,便在皇帝面前求情,要皇帝收回成令。皇帝无奈,又下第二道圣旨,赐胡玉清免以死罪。
王桐乡心中有数,皇帝一定会被西宫娘娘和胡太师保奏而下第二道圣旨收回成命,便昼夜兼程,赶回琼州,提前抵达雷州半岛。王桐乡回到琼州,拿出圣旨,胡玉清被处决,人头落地,第二道圣旨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