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海南岛各地都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根据出土器物所表现的文化性质来考察,它与我国两广沿海地区发现的器物同属一个文化类型。特别与广西钦州地区、广东湛江地区(包括雷州半岛)发现的原始文化更为相似。
在石器方面,主要有斧、锛、凿、锄、铲等。以磨光、有肩、有段式的斧、锛比较普遍,大型石铲较多。双肩石器是海南岛石器工具中一种具有特色的石器,数量大,分布广,形式多。我国的双肩石器,主要分布于两广地区。在广西东兴临海河口、南宁邕江及其上游,左右江流域扶绥、邕宁、横县等14处贝丘遗址都发现了与海南岛型相似的石器工具、网坠等。尽管海南岛的双肩石器有早有晚,但与两广大陆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无疑属于岭南百越文化的特征之一。特别是大石铲(身高20厘米以上的),多发现于雷州半岛、西江两岸、广西南部以及海南岛,这正是骆越人及先民活动的范围。
陶器则包括夹砂粗陶、泥质细陶和印纹硬陶3种陶系。常见于粤中地区的夔纹硬陶则少见。
在海南岛发现的有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饰绳纹、各种刻划纹和篮纹的夹圜底釜、夹砂罐等;有新石器晚期或更晚的素面、夹砂陶器,口沿外翻成圆条或半圆条状的盆钵类,有些陶器腹部饰鼻耳等各式耳板,还有周秦时期的云雷纹陶器等。这些陶器一方面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另一方面又与两广大陆有着关联和一致性。
此外,铜鼓也是百越文化的重要特征,20世纪50年代后,在黎族地区发现的许多铜鼓,也说明黎族与百越诸族的渊源关系。
总之,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黎族先民与古越族的一支骆越在文化上有着密切的关系。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