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非遗馆 > 学术理论

学术理论

民间故事二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6-16 15:24:22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二、怪孩子做出大事业并获得美满结局的故事

这类故事-般描述婚后夫妇多年不孕,偶尔孕了生下的孩子,却是怪孩子。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中心总是有些不自在。在黎族故事中,多半是父亲比母亲更讨厌怪孩子,也有的是父母双方是父母双方都不喜欢怪孩子的。但怪孩子一般都很聪明,智慧超人,能做出大亊业,在众人面前,他们的面貌是怪孩子,或猫,或老鼠,或青蛙一类的动物。但到关键时刻,他们却脱下兽皮变成美丽而漂亮的小伙子,有的成为富户人家的驸马、有的成为皇帝。如流传于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的《老鼠儿子》和流行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蟾蜍儿子》(黎语称“Dhixhoekk” )便是。


《老鼠儿子》这个故事说:从前,有个母亲怀孕后,生小老鼠,丈夫认为生小老鼠不好,总想把小老鼠孩子扔掉。可是,妻子却抱着“好坏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心情去抚养它。在妻子的精心抚养下,小老鼠迅速长大,大到能放牛的时候,就跟父亲一块去放牛。放牛的时候,小老鼠非常勤劳,当它见牛要吃庄稼的时候,它就突然出现在牛眼前,把牛吓了回去。当牛要走远的时候,它又突然出现在牛的前面,把牛吓得往回跑,很好地帮助父亲看牛。


小老鼠不仅会放牛,还会读书呢。有一年,当它看见同年龄的人都上学读书时,它就对妈妈说:“妈妈呀妈妈,我该上学读书了!”


开始时,母亲不同意它去。但小老鼠不灰心、不泄气,继续向母亲提出要求,母亲终子同意了。当它跟那些同年龄的人上学的时候,人家都骑着马去,只有它-个人走路,走着走着,走到半路,同年龄的人看见它是只小老鼠,就有意催马踩它。可是任凭马怎么走都踩不着它。相反地,却弄得那些人困马乏。


在上课的时候,那些人都坐在课桌上听先生讲课,唯独小老鼠不坐在课桌上,却爬到屋脊上听讲,静悄悄地学。先生教一个字,它学会一个字;先生教完一课,它学会一课。放学的时候,先生和其他学生都走了,唯独小老鼠不走。它等人们都走完后,它就走到黑板边,在黑板上做练习,把当天的作业都写在黑板上。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先生看见黑板上的练习,字既写得漂亮,练习又做得对时,就问是谁做的,同学们都说不知道。这样的事一连出现了多次,但先生总是查不出来。到其中考试的时候,参加考试的人都没有考好。小老鼠在晚上时,就把它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次日,先生发现了答案全对,就又问那些学生,是谁做的答案,但那些同学还是说不知道。后来先生又问小老鼠在哪里,有人才说小老鼠住在屋脊上。经过查问,小老鼠承认是它写的。先生就赞扬小老鼠,说它读书用功,成绩最好,号召大家向它学习。


放假的时候,先生叫那几个跟小老鼠一块来上课的同年龄的人不要骑马走来走去,叫他们抬着小老鼠回去。先生也跟着将小老鼠送到家。


到了家,妈妈何先生:“你们为什么抬它,它什么都不懂”


先生说:“它考试成绩最好!读书得了模范。”


由于小老鼠读书成绩很好,有一户富有人家的闺女爱上了它,并说服了父母与小老鼠结了婚。结婚后,小老鼠脱下鼠皮再也穿不进去了。于是,就变成英俊的小伙子和那姑娘一起生活,共同劳动,开荒种山栏,开坡地种红蕃、种玉米,开水田种水稻,勤勤恳恳地创造美满幸福的新生活。


当然,也有的怪孩子一出世,就得不到父母亲的疼爱,甚至把它放在一边不管,让它自己生活。但由于怪孩子智高于人,并在事业上为民除害,最后当上皇帝,才得到父母亲的相认和温暖。流传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蟾蜍儿子》(黎语 “Dhixhoekk”的意译)就属于这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