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非遗馆 > 学术理论

学术理论

解释风俗习惯和节日由来的传说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6-15 12:24:00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黎族解释风俗习惯和节日由来的传说,与本民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集会和宗教习俗有关,它是黎族生活习俗形象的反映,是伴随着黎族历史的产生而产生,并记录着黎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心理爱好。如流传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绣脸的传说》和流传于东方市境内的《三月三的传说》,既形象地解释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的来历,又反映了本民族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生活及人民的理想愿望。


《绣脸的传说》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贫苦人家,生下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名字叫乌娜,乌娜不满9个月的时候,父母便死去了,母女俩相依为命,过着孤苦的日子。乌娜很聪明,6岁会绣花,8岁就会帮助母亲下田种地。乌娜唱的歌,天上的云彩也会停下来倾听;水里的鱼儿听见了,也欢喜得待在水面上,不愿离去。村里的人个个都说乌娜是个好姑娘,姑娘们特别喜欢和乌娜在一起种地、唱歌和绣花。乌娜到了13岁,长得如天仙一样美丽,不少年轻小伙子都来向她求婚。每天傍晚,乌娜的家门口都是热热闹闹的。可是乌娜早已看上了邻居的劳可哥哥。劳可的加也像乌娜家一样穷苦,家里有年老的父母,已经不能干活了,全靠劳可一人上山打柴和狩猎度着苦日子。15岁的劳可,已长得很威武、健壮,一肩能挑500斤,两拳能打死一只山豹,村里的人都说劳可是个勇敢、勤劳的好青年,和乌娜是天生的一对。


有一年,皇帝在民间选美女,乌娜姑娘被皇帝看中了,并限7天之内,送人宫里。乌娜和她的母亲痛哭流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劳可知道了,拿起弓箭要与皇帝拼命,寨里的人都为他们的不幸遭遇担忧。


5天过去了,入宮的期限快到了,老人们对乌娜的母亲说:“由我们来做主,比乌娜和劳可结婚吧!我们的好姑娘是不能到皇宫去受罪的。 ”青年们也说:“我们不能让乌娜妹投入火海,你们快把婚事办了。”


劳可的父母和乌娜的母亲也都同意,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不料第6天晚上,正当人们热热闹闹庆贺劳可和乌娜成亲的时候,皇帝连夜派了兵丁赶来抢亲。一看来人的人马很多,难以抵挡,家里的人都劝劳可和乌娜赶快逃跑。就这样,劳可和乌娜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翻山越岭连夜逃跑。


第二天天刚亮,劳可和乌娜逃到了海边,只见前面的去路被大海阻住,后面的追兵正向他们追来,弄得乌娜紧紧地依着劳可,伤心地哭泣起来。劳可说:“妹啊!莫伤心,我们是活着成双对,死了不分离!”乌娜拭了眼泪,两眼望着劳可,说:“哥啊!我们至死也不分开。”正说着,后面的追兵赶上来了。劳可和乌娜手拉手走到海边,决意双双跳下海去。正在危急的时候,忽然间,天黑地暗,狂风呼呼,海浪滚滚,海面上漂来一块大木头。劳可和乌娜赶忙跳下去,抓住木头,随着波浪漂流而去。当皇帝的兵马赶到时,只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远漂而去。


劳可和乌娜在海上漂呀,漂呀,漂流了三天三夜,到了一个孤岛上,这个岛便是今天的海南岛。他们害怕皇帝再来追赶,就到山上去居住。他们用茅草和树枝盖成像船一样的房子,表示他们是从别处漂流过来的。劳可和乌娜在山上安下了家。就靠着狩猎度日。有一天,乌娜对劳可说:“如果有谷子、瓜子和各种种子就好了,我们可以在这里种地。”话刚说完,忽然有一只斑鸠飞来,停在树上叫着说:“咕咕咕!你说的我们都有。”他们感到奇怪,劳可马上拿弓箭,把斑鸠射了下来,果然不错,斑鸠肚里各种种子都有。于是,劳可和乌娜便在山上烧山种山栏了,生活过得很好。


隔了一年,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乌娜的下落被皇帝打听到了,皇帝带了兵丁,亲戚渡海来抢乌娜,兵丁把劳可与乌娜住的地方团团围住,劳可和乌娜拉起弓箭与兵丁对抗,射死了很多兵丁,可是兵丁越来越多,劳可被打伤了,忙叫乌娜快往深山里逃跑。乌娜越过了高山,爬过了峻岭,穿过了茂密的丛林,弄得一身衣服全被荆棘勾破了,手上、脚上和整个身体都布满了一道道仿痕。后来,也没有力气往前跑了,她心如刀割,就伸手从树上拔下一根尖利的荆棘,往自己的脸上猛刺,刺得斑斑点点,满面是血。后来,乌娜还是被兵丁捉住了,但皇帝一看乌娜的面脸,变得那副模样,连忙吼叫道:“你们这些混蛋,这样的女人娶她来做什么?”乌娜被放掉了。


后来,劳可找到了乌娜,便—起到更荒凉的深山老林里去居住。他们还是种山栏、狩猎,日子过得很和美。不久他们生育了子女,为了不再遭皇帝的害,乌娜要女儿也在脸上刺上一道道的疤痕。这样,黎族妇女绣脸的风俗,就一代代地传了下来(黎族妇女绣脸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已废除)。这个传说中的皇帝,代表了社会上的一个恶势力。从皇帝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社会上的一切凶恶势力,他们的生活是腐败的,他们的 本来面目是卑鄙无耻的。相反地,传说中的劳可和乌娜却代表 了社会上的一切被压迫的势力,他们为了摆脱恶势力的迫害,劳可只好拿起弓箭反抗,乌娜不惜毁容,变成文脸女。后人为了纪念乌娜,妇女们也都文脸。这一遗风,直至新中国成立时才告废除。